Dr.Ken
輻射的長期暴露可能造成致癌風險的增加,在這幾十年來已經慢慢被證實,而這樣的觀念已經深植人心,甚至在每次做健康檢查,要檢查胸腔X光時,心中還是會浮現這個疑問,隨著日本核電廠爆炸輻射外洩之後,大家對輻射食物、輻射相關的議題更是人心惶惶,到底健康檢查接受X光照射會不會致癌呢?
人體抵抗輻射的限度
要了解X光到底會不會致癌,需要先認識人體中接受這些放射線照射的抵抗能力,以及環境中的輻射,我們身體中約有60兆顆的細胞,如果暴露在自然環境中,這些環境背景輻射只會造成非常少數的DNA斷裂,大約每年每顆細胞只會出現5次的斷裂,然而,身體有非常強的細胞修補機制,在慢性低劑量的的範圍內,對於人體進行修補都是很容易,慢性劑量的限度在50毫西弗(mSv)以內,造成健康效應的影響不大,以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輻射劑量來看,在天然輻射背景下,一個人約接受1.5 mSv,接受胸腔、腹腔、牙科X光等,接收劑量約在0.04~1.4 mSv之間,在離地表比較高的地方,接收到的輻射量,像是七小時的飛行大約接收到0.05 mSv,在醫療上,劑量稍微高一些是電腦斷層掃描,劑量也只在8 mSv,都是屬於慢性劑量的輻射。
相對於慢性就是急性劑量輻射,意指在短時間內接收到1000 mSv以上的輻射量,可能會造成掉髮、噁心嘔吐、燒傷,甚至超過6000 mSv以上,就有死亡風險,關於暴露在急性劑量又有分成幾個階層,如果是在250 mSv以內,並不會察覺到症狀,可能會引起白血球染色體的異變,如果再高一些250-1000mSv之間,就可能會造成白血球減少,有時會有眼角膜的病變,如果高到2000-4000mSv那就開始會有身體反應,像是噁心嘔吐、食慾不振、掉髮,出現死亡風險,而輻射造成的風險,在身體各處敏感度也不同,像是胎兒、淋巴組織、生殖器、骨髓等,都是屬於高敏感組織,其次是眼角膜、消化道等。因此,如果是正在接受癌症放療的患者,也要注意後續如果有生小孩的規劃,那要盡早跟醫師討論,進行規劃與安排。
圖. 生態輻射劑量計
為什麼四周都是輻射,但真正致癌風險低
我們一天中暴露在輻射的機會非常多,光是每天形影不離的手機,就是一個很大的輻射來源,但是人體內具有修補輻射損傷的能力,輻射可怕的地方在於會改變我們DNA的基因結構,造成所謂的基因突變,在自然情況下,人體內的基因會有一定的排列順序,然而,如果這些順序被打斷或是缺失,就可能造成突變,我們的基因是由很多鹼基對排列而成,當接收到外來游離輻射的能量,那鹼基對就可能會斷裂,這些游離輻射對生物體可能會有直接或間接影響,人體細胞及水分子(人體含有70%的水分)接收到輻射能量,細胞跟水分子會被激發、游離,這時候會造成DNA的損傷跟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,這時候需要透過新陳代謝,啟動一連串的修補反應,修補完成後對正常細胞就無傷害,但如果無法修補或發生錯誤,如暴露在250mSv的低劑量下,可能會有致癌或不良遺傳(是一種機率效應),如果暴露在高劑量1000mSv以上,細胞就可能會死亡,那對於組織的傷害就特別大,慎會有不孕的確定效應。
然而,要接觸到這麼大的劑量,除非是輻射廠爆炸或外洩,基本上很難發生,根據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 103號報告指出,100毫西弗以下的劑量(包括一次或多次)不會造成臨床上的功能損害,因此,回到第一段跟大家討論的問題,X光到底會不會造成癌症風險,只能說這種只有8mSv以下超低劑量的發生機率,以目前國際研究報告是不用過於擔心。
輻射防治好方法
隨著科技發達,暴露在輻射環境已經是必然,除了手機可以盡量使用擴音模式,減少近距離接觸大腦,晚上睡覺手機不要放床邊,上一段也跟大家提到輻射照射後,人體可能會產生有害的自由基,因此些深色蔬菜、維他命C等抗氧化的食材都滿推薦,例如番茄中的茄紅素,玉米、蛋黃中的葉黃素,大蒜、薑黃、綠茶等,都是在許多研究報告中,指出對於抗氧化,對抗自由基具有不錯的健康益處。
Reference
[1] 輻射防護處,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-輻射生物效應
[2] torange
留言列表